「财经分析」新生代青年求职为何“去制造化”?

admin 体育新闻 2022-09-27 296

摘要:新华财经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吴慧珺、丁雅雯)人才“留不住、招不来”是不少制造企业的“心头痛”——多家企业普遍反映,培养多年的一线产业工人辞职送外卖、送快递。新生代劳动力就业为何出现“去制造化”现象?如何才能使年轻人愿意留在制造业?新华财经记者对此进行调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制造业”“我五年前...

新华财经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吴慧珺、丁雅雯)人才“留不住、招不来”是不少制造企业的“心头痛”——多家企业普遍反映,培养多年的一线产业工人辞职送外卖、送快递。新生代劳动力就业为何出现“去制造化”现象?如何才能使年轻人愿意留在制造业?新华财经记者对此进行调研。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制造业”

“我五年前校招来两位职业院校毕业生,培养他们成为了熟练的产业工人,工资开到每月6000元,但他们还是走了,辞职送外卖去了。”安徽某制造企业负责人说,这几年陆续有在校生前来实习,但也基本都没留下。该受访企业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员工规模约300人。

这一情况是众多制造企业的缩影——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培养多年的一线工人辞职去送外卖或送快递,来实习的学生也留不下来。当前车间用工多为40岁以上的工人,工人年龄层已经出现断档。

不仅是一线产业工人,高校毕业生求职也出现“去制造化”现象。苏州一家芯片研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同班同学中留在制造业从事所学专业的人数量不多,不少同学转向工资水平较高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就业。

此外,还有不少本可以从事“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人才选择走上“万金油”岗位,让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负责人扼腕叹息。此前,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公开招聘社区干事,多位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的博士生参与竞聘社区干事的岗位。

专家建议共建聚才留人生态圈

究其原因,专家分析认为,一是,新生代劳动力求职观念出现变化,制造业“有生产无生活”的环境令他们难以适应。

多位受访职业院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适应车间生产环境是90后、00后不愿意留在制造业的重要原因。“车间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早上班车从宿舍接到工厂,晚上从工厂拉到宿舍。在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眼里,工厂就是一个‘生产集中营’,日复一日的面对冰冷的机器,干着重复的工作。”某职业院校负责人表示。

“一些企业的管理方式非常苛刻,让求职者难以接受。比如,此前一家企业规定上班时间只能上两趟厕所,超出规定次数要罚款。此外,不少工厂到处都装有摄像头,很多年轻人反映就跟坐牢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也指出,诸如滴滴司机、美团外卖骑手、电商主播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从业空间和可选的就业岗位。

“这几年,招聘进厂的年轻人留存率很低,很多一两个月就离职,导致工厂生产线一部分主力是70后、80后。”宁波一家制造企业负责人认为,近年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就业,而传统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却在减少。该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一线工人的年龄基本集中在40岁到55岁。

原因之二,是行业间工资差距较大,如互联网、金融行业等提供了更为优渥的薪资待遇,对年轻人的就业吸引力大大增加。部分企业负责人直言称,互联网融资门槛较低,花的都是投资人的钱;而制造业花的是自己的钱,工资水平与互联网企业根本没法比。

苏州一家半导体研发企业负责人具体说明称,企业很难招到从研发到量产都有经验的研发人员,即便能招到,价格也非常昂贵。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平均薪资涨了30%左右,已经让企业难以承受。

专家表示,长期来看,人才流失问题会对制造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应对该问题予以重视。政府、企业、高校等方面宜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

某职业院校负责人表示,“硬”基础包括:城市绿化环境,房价房租和消费水平,医疗、教育资源供给情况,交通、治安状况等方面,政府宜加强“硬”基础建设,增加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幸福感。

“软”基础方面,受访专家建议,引导企业树立和强化稳定用工理念,提高用工管理效能,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员贮备、加强职业培训、打通职业晋升发展通道等方面下功夫,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就业植根性。


相关推荐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