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2月4日,据路透社消息,三位接近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计划今年加大对内需的支持力度,但可能不会在直接消费者补贴上大举支出,而是将注意力主要放在投资上。最近几周,在 2022 年经济增长降至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之一之后,高层决策者一再表示他们打算收割中国 14 亿人口的消费能力。这提高...
北京时间2月4日,据路透社消息,三位接近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计划今年加大对内需的支持力度,但可能不会在直接消费者补贴上大举支出,而是将注意力主要放在投资上。
最近几周,在 2022 年经济增长降至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之一之后,高层决策者一再表示他们打算收割中国 14 亿人口的消费能力。
这提高了人们对可能在 3 月份的议会会议上宣布大规模家庭刺激措施的预期。知名学者鼓起勇气公开谈论规模庞大的需求方措施,例如 1 万亿元人民币(1,482.8 亿美元)或更多的消费券。
然而,接近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他们预计中国将更严格地坚持其熟悉的政策剧本,以支持关键行业和大举投资基础设施,以提振就业和收入,并最终将消费者信心从历史低位拉高。
“刺激消费的选择有限,”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政策辩论的敏感性,他与其他消息人士一样不愿透露姓名。“发放现金的可能性很小。”
国家最高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去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惨淡的一年,他们首当其冲地承受了去年 12 月突然取消的严厉的 COVID-19 限制措施。零售额下降 0.2%,是 1968 年以来第二差的表现,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 2.9%,是 1989 年以来第二小的增幅。
许多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主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重新平衡,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并减少对债务支持投资的依赖,债务支持投资现在产生的债务多于增长。
迅速恢复消费者需求对于今年令人信服的经济复苏更为关键——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受危机打击的房地产市场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该国的出口步履蹒跚。
但政策制定者显然不愿太快或太远地改变他们的旧策略,这凸显了重新调整 18 万亿美元经济的难度。
自中共去年 12 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高层决策者一再重申他们有意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但没有说明具体方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表示,中国应该采取措施,让消费者“敢于花钱,不愁未来”。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投资占中国 GDP 的比重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 20 个百分点,而家庭消费则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近 20 个百分点,失衡程度比日本 1980 年代长期停滞前的水平还要严重。
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过去十年,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有意提振国内消费,但后续行动并不多。
参与内部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称,政策制定者担心大量现金发放会加剧财富不平等、降低生产率和粉丝通货膨胀。
“政府更愿意投资和启动项目,”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的郭天勇说。
鉴于此类担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等有影响力的学者提出的北京资助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券,或加强中国几乎不引人注意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论点正在失去理据.
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顾问担心西方需求疲软正在危及制造业就业。他们认为,包括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内的一系列行业需要支持,如果要将青年失业率从接近创纪录的水平降低,就需要继续基础设施支出。
“今年要保证经济增长5%以上。如果经济增长复苏,公司就会有钱,人们就会有工作和收入,”一位内阁顾问说。
内部人士表示,预计政府今年将把预算赤字扩大到 GDP 的 3% 左右,以满足这些支出需求,从而增加整体债务。
一些分析师表示,大流行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可能足以在几乎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实现消费增长。去年家庭储蓄增加了 7.9 万亿元,达到 17.8 万亿元。
特斯拉公司(TLSA.O)周五表示,在上个月降价的刺激下,其 1 月份在中国的销量较 12 月份增长了 18%,并计划提高其上海工厂的产量。阅读更多
但其他市场观察人士警告说,存款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而重新分配到银行存款,而且许多此类存款都是长期到期的。
“中国家庭存款的增加不太可能完全传导至私人消费,”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写道。
政府顾问表示,促进消费的政策仍然在议事日程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们可能是地方性的和适度的。
自12月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已经发放了总计约5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券和补贴。据当地媒体报道,江苏省政府承诺为购物节提供补贴,而其他辖区则承诺为购买电动汽车或养老服务提供补贴。
“发放消费券和直接补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们应该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接近政策讨论的第三位消息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