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8月9日 - 由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难以重振需求,且当局面临更多直接刺激措施的压力,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陷入通货紧缩,而出厂价格则延续跌势。国家统计局周三表示,本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降幅略低于路透调查中值预期的下降0.4%。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6月份CPI持平。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北京8月9日 - 由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难以重振需求,且当局面临更多直接刺激措施的压力,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陷入通货紧缩,而出厂价格则延续跌势。
国家统计局周三表示,本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降幅略低于路透调查中值预期的下降0.4%。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6月份CPI持平。
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第10个月下降,同比下降4.4%,上月下降5.4%。相比之下,预测为下降 4.1%。
由于国内外需求减弱,中国经济在一季度的强劲开局后复苏放缓。当局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经济,预计还会采取更多措施。
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CPI和PPI同比均跌入负值,证实了经济通货紧缩。”
邢先生预计下半年CPI将在0左右徘徊,他表示“货币政策很难操作。政治局会议要求稳定人民币汇率,这与货币宽松政策存在冲突。”
由于中国价格数据证实其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力,亚洲股市周三处于守势。
数据公布后,中国股市蓝筹股沪深300指数(.CSI300)和上证综指(.SSEC)双双下跌。
新加坡华侨银行利率策略师弗朗西斯·张表示:“市场需要看到中国当局采取更多可行的支持措施才能保持乐观。”
“虽然存在一些温和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但责任在于财政方面。否则,需要经济数据显示增长有所改善,但目前尚未实现。”
日本式通货紧缩?
这些数据发布之际,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时代,类似于日本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失去的几十年”时期,当时消费者价格和工资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停滞不前。
中国疲软的物价与大多数其他主要经济体所经历的严重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迫使其他国家的央行迅速加息。
然而,也有迹象表明,全球通胀可能正在见顶,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转,巴西物价大幅放缓,这增加了世界第十大经济体突然降息的可能性。
中国当局淡化了对通货紧缩的担忧。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上个月表示,下半年中国不会出现通缩风险,但指出疫情过后经济恢复正常需要时间。
国家统计局另行声明称,随着经济复苏、供需关系改善,CPI预计将出现反弹。
政府将今年的消费者通胀目标设定为 3% 左右,高于 2022 年的 2%。
尽管最近出台了政策刺激措施,但由于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青年失业率高企以及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兴趣减弱,消费者和制造商仍保持谨慎态度。
上个月政治局会议召开后,投资者一直焦急地等待政策制定者推出刺激措施,但由于缺乏具体行动,股市大多表现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