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五的官方调查显示,中国6月份工厂活动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其他行业的疲软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国内外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提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季度增长快于预期,主要是由于疫情后消费强劲反弹,但政策制定者在第二季度无法维持这一势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服务业活动也录...
周五的官方调查显示,中国6月份工厂活动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其他行业的疲软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国内外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提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季度增长快于预期,主要是由于疫情后消费强劲反弹,但政策制定者在第二季度无法维持这一势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服务业活动也录得自去年年底中国放弃严格的新冠疫情限制以来的最低水平。
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 5 月份的 48.8 微升至 49.0,保持在扩张与收缩的 50 点以下,与预测相符。
非制造业 PMI 从 5 月份的 54.50 降至 53.2,表明服务业活动和建筑业放缓。
ING 亚太区研究主管罗布·卡内尔 (Rob Carnell) 表示:“国内旅游和外出就餐已经弥补了年初失去的时间。但这种情况只能持续很长时间。” “零售销售的其他指标表明,其仍远高于历史趋势,并表明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放缓。”
国家统计局的单独服务业指数从 5 月份的 53.8 降至 52.8,这是自去年 12 月中国取消严格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数据最初将人民币推至七个月低点,将澳元推至三周低点,尽管两种货币后来收复失地。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写道:“在短暂的重新开放推动之后,服务业似乎正在进入新冠疫情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
需要更多支持
当中国放弃对新冠病毒的控制时,经济学家预计其经济将迅速复苏,并成为全球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六个月过去了,分析师们下调了对今年剩余时间的预测。
野村证券的悲观态度最为悲观,将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预测从 5.5% 下调至 5.1%。此次降级甚至考虑了新刺激措施的前景。
PMI显示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连续第三个月萎缩。
“6月份PMI反映了一些不平衡和弱势,例如:内外需求持续收缩、小企业经营加速放缓、民营经济压力持续加大等。”首席经济学家庞布鲁斯表示。仲量联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
“这表明迫切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确保年度增长目标,”他补充道。
在严重未达到 2022 年目标后,政府将今年 GDP 增长目标定为 5% 左右。
中国内阁本月承诺“及时”推动经济持续复苏。
中国总理李强周二在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峰会上发表讲话时重申,北京将采取措施提振需求,但没有公布任何具体政策。
中国本月早些时候下调了主要贷款基准利率以提振经济活动。
参与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中国将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但对债务和资本外逃的担忧将继续采取旨在提振消费者和私营部门疲弱需求的措施。
荷兰国际集团的卡内尔表示,虽然政府可能会提供一些支持,但它不会“像一些人希望看到的金融火箭筒那样,而更像是一种规模较小、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的猛烈喷雾,这些措施可能不会移动GDP 针大幅增长。”